潘洪革教授
主要研究方向:
¿ 高容量气态储氢材料(包括轻金属氮氢化物、轻金属配位氢化物、碱土金属硼氢化物、氨基络合物等)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;
¿ 高性能二次电池(锂离子、钠离子、钾离子)及其关键原材料的研究和开发;
¿ 能源材料中的催化及催化机理;
¿ 学科交叉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。
主要荣誉:
● 1999年,浙江省首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;
● 2000年,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;
● 2002年,浙江大学竺可桢奖获得者指导教师;
● 2003年,浙江大学竺可桢奖获得者指导教师;
● 2004年,第五届杭州市青年科技奖;
● 2006年,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;
● 2009年,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获得者指导老师;
● 2010年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;
● 2011年,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;
● 2014年,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;
● 2015年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特聘教授;
● 2015年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;
● 2018年,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专业导师;
● 2019年,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;
● 2021年,陕西省高层次引进人才;
● 2023年,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;
● 2023年,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;
● 2010年,国家基金委工材部学科评审组专家;
● 2019年,全国能源材料与器件专家委员会副会长;
● 2010年,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;
● 2022年,陕西省氢能产业智库副主任;
●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主编 (Editor)。
主要工作与成果:
承担和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重点联合项目、杰出青年基金、面上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、国家“973”、“863”课题、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等近5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,以及多项来自企业的合作项目。
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7项,其中美国和日本PCT专利各1项;著作1本;在包括Nature Commun. J. Am. Chem. Soc., Angew. Chem. Int. Ed.,Energy Environ. Sci., Adv. Mater.,Adv. Energ. Mater.,Adv. Funct. Mater.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00余篇;发表的论文被论文引用20000余次,论文的H-index值为64。